•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健康日历|联合国糖尿病日】教育保护明天

2023-01-09 14:32:23.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有逾1亿糖尿病患者,患病人数已居全球之首,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研究显示,我国成年糖尿病患病率为12.8%,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200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已有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定为一个联合国日,旨在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健康,唤起人们对糖尿病教育的重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所受影响者的家庭和支持者影响的认识,并促进家庭在糖尿病的管理、护理、预防和教育中的作用。

       关爱“糖友”,携手前行——内分泌科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
       为了让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接受治疗和保健教育的机会,11月14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分泌科在门诊开展了“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

       叶晓梅副主任医师作《科学管理体重—体胖可不会“心宽”》科普讲座,为病友们讲解肥胖及减重的相关健康知识。
       上午10点,义诊正式开始。内分泌科张敏主任亲自带领科室骨干成员,耐心为病友答疑解惑,开展健康宣教。内分泌科护士长盛彩娟与专科护士房永芳为病友测血糖,进行饮食、用药指导。
       什么?下午还有活动???没想到吧!!!
       在内分泌科病房,医护人员为全体住院患者送上鲜花和礼物,点滴关爱和美好祝愿,拉近了医护之间的距离。

(本文作者:靳瑞)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教育保护明天,提倡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防治教育及宣传。我们来普及一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吧!
       糖尿病的症状
       •口渴,一直喝水
       •尿多,一直上厕所
       •吃的不见少,但是瘦了很多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典型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
       •血糖异常但无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
       •注意: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有糖尿病前期史
       •超重(BMI≥24)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高血压、高血脂或正在接受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患者,病死率极高。
       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主要是由于体内乳酸大量堆积导致。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
       糖尿病的防治:控制体重、避免肥胖,BMI=体重(kg)/身高²(m)
       合理膳食饮食
       低盐:每人每天<6g
       低糖:约占每日总热量的50%-65%
       低脂:约占每日总热量的20%-30%
       优质蛋白:约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
       高膳食纤维:10-14g/1000kcal
       规律运动
       •餐后1小时运动
       •每次运动30分钟
       •每周运动5次
       •避免剧烈运动
       •减少坐姿时间
       注意:血糖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谨慎运动治疗。
       戒烟、戒酒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TZD类、DPP-4抑制剂。
       皮下注射: 胰岛素(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型);GLP-1受体激动剂
       血糖监测
       包括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持续血糖监测。
       •每个患者都需监测指尖血糖
       每天轮换进行餐前和餐后2h血糖,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治疗初每3个月监测1次,达标后每6个月检测1次。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检测前2-3周的血糖水平
       •持续血糖监测通过传感器全面监测血糖浓度变化,了解血糖波动特点
       主要用于I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