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之胸外科篇(二)
2023-01-19 13:43:28.0
上一期带大家了解了胸部CT中肺部基本情况的解读,今日带大家了解报告中的纵膈、甲状腺和淋巴结。
什么是纵隔
纵隔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夹于两肺之间,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CT上能看到的纵隔结构主要有胸腺,心脏及出入心脏的血管、气管、食管、纵隔淋巴结。
胸部CT的扫描范围会包括一部分甲状腺,影像科医生在写诊断报告时也会注意观察扫描所及的甲状腺及上腹部部分器官有无病变。但胸部CT平扫对甲状腺病变不能明确诊断,如果提示“甲状腺密度不均”或“甲状腺结节”,应引起重视,建议去甲乳外科就诊,做甲状腺彩超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报告提示纵膈淋巴结肿大,这时您需要明确最近有无呼吸道感染情况,如无相关症状,肺部及食管又无病变,需要去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明确相关血液疾病,如淋巴瘤等。
什么是胸腔积液
正常胸腔仅有5~15ml浆液作为润滑剂,当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肿瘤)、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如癌性淋巴管阻塞)以及胸部损伤等,均可引起胸腔积液。大量胸腔积液会引起胸闷不适,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给予引流处理。
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做胸部增强CT检查
当影像科医生发现肺内有实性结节、肿块或肺实变时,一般会建议患者做胸部CT增强检查。胸部CT增强检查,需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简单来讲,当造影剂到达全身血管时,影像科医生启动扫描,肺内病灶如果有“血供”,病灶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通俗来讲就是“点亮病灶和血管”。医生可通过这些变化,即所谓的“强化方式”来辅助判断病灶的良恶性。由于纵隔、肺门血管与淋巴结密度相似,在CT上表现为“颜色相似”的组织,使用造影剂后,纵隔和肺门血管均被“明显点亮”,与之相比,该处的淋巴结强化甚少,对比之下淋巴结就会被轻易检出。
明确食管、肺部及胸腺占位病变后,食管占位需行内窥镜检查,活检明确病理。肺部占位病变如为中央型,需行支气管镜进一步活检明确病理。纵膈占位需加做纵膈增强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纵膈占位的组织成分,为分辨良恶性质提供依据。
■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