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全国文明单位创建 |青医文化·首例】多学科联合诊疗,我院癌痛MDT团队完成青浦区首例吗啡泵植入手术

2023-05-18 13:30:11.0

       近日,我院成功完成青浦区首例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让难治性癌痛患者终结疼痛折磨,重燃生命希望之光!
       正值壮年的朱先生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以及放化疗。最近半年,朱先生腰腹部疼痛剧烈,平躺或侧卧位加剧。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即使口服大剂量吗啡,但疼痛仍不能缓解。朱先生经常被迫端坐卧位,夜不能寐,疼痛评分8-9分(最高10分)。疼痛严重影响着朱先生的生活质量,也让全家人忧心忡忡、束手无策。
       朱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入住我院中医肿瘤科,接受癌痛规范化治疗。即使每日口服吗啡等效剂量已经达到1000毫克,仍不能有效缓解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医科张翔主任医师启动难治性癌痛MDT,团队成员迅速响应,疼痛科周海洲副主任医师经过细致、严谨的术前评估,2月17日下午,在麻醉科的积极配合下,MDT团队成功为朱先生实施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全植入式)。

       朱先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口服吗啡320mg/天,植入吗啡泵后,给药剂量减少为0.7mg/天。当天晚上,一夜无痛,安睡到天明。
       术后,朱先生在中医肿瘤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度过了大剂量口服吗啡向鞘内镇痛模式安全转换的重重考验,疼痛科根据患者疼痛评分,精准调整吗啡泵背景剂量,患者目前已顺利出院,只需半年后入院补充吗啡即可。
       难治性癌痛MDT团队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鞘内镇痛-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该手术完成后,患者只需口服镇痛药量的1/300,即可达到确切止痛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适合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癌痛患者。这一技术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大大减轻晚期癌痛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鞘内吗啡泵:鞘内吗啡泵置入术是在穿刺针引导下,将一特制的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隙相应部位,由皮下隧道方式将导管与泵相连接,输注系统可以将吗啡持续、缓慢、匀速的输入到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中,直接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内源性内啡肽和脑啡肽的作用,阻断疼痛物质的释放,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鞘内吗啡泵置入术优势:因各种类型恶性肿瘤引起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在进行三阶梯疼痛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一般给药途径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和脊髓产生镇痛效果,往往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非常大,且伴有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通过植入泵直接进入鞘内的药物——特别是吗啡,反而可以凭借血脑屏障增加存留时间,不容易被代谢和清除,相同药物的镇痛时间因此得到大大延长。除此之外,鞘内吗啡泵置入术还有以下几处优势:
       高效镇痛:鞘内用药是通过把阿片类药物直接送入到脊髓后角,阻断或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镇痛药物的用量较传统用药方式显著降低,鞘内吗啡泵每天镇痛用药量仅相当于口服用量的1/300、静脉用量的1/200 ,且镇痛质量显著提升。
       轻微镇痛药副反应:由于用药量明显减少,因而相较于口服等传统给药方式,通过植入装置给药使副作用减轻,也使阿片类用药依赖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新式的鞘内给药装置还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需求来调整镇痛的效果。
       长时程镇痛效应:程序控制的持续性输注,相当于在患者体内搭建全天候输入止痛药的高速公路,产生长时间镇痛效应。
       降低整体医疗费用:与需求量较大的口服、静脉、肌注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鞘内给药量大大减少,可使患者整体用药成本降低。
       突破性的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可体外程控、灵活和个性化的给药模式、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且易跟踪随访。
       适应症: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专家介绍
       为了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我院集中学科优势,大力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难治性癌痛MDT由医院中医肿瘤科、疼痛科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多学科同时进行诊疗,打破学科间壁垒,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

■周海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