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血小板增多?缺铁性贫血?专业名词背后的关联
2024-05-17 09:25:49.0
血小板增多症(Thrombocytosis)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400×109/L,简单而言,就是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血小板计数高于400×109/L,其又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儿童人群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比较罕见,99%以上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铁缺乏使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所致的贫血,是儿童最常见的贫血原因。
看似是不同的疾病,那血小板增多与缺铁性贫血之间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感染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而缺铁性贫血(IDA)紧跟其后,是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因素,因此二者可不是无关的疾病哦!不同的临床研究中IDA继发血小板增多比例不同,高者可达约80%。在继发血小板增多的IDA患者中,一般而言,贫血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呈负性相关关系,即贫血程度越重,血小板计数越高。
血栓的发生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最主要的并发症。国外一项涉及40年内3万多例IDA患者统计发现,IDA患者血栓形成率为7.8%,ID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栓形成率为15.8%。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动态监测为主,大部分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对于血小板计数极重度增高(>1000×109/L)的患者,可酌情口服双嘧达莫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应考虑到使用阿司匹林可诱发瑞夷综合征的风险,需医师处方使用。
继发于IDA的血小板增多多为一过性,在补铁后,贫血得以纠正,血小板计数也会降至正常。若缺铁因素去除后血小板计数仍持续增高,那就需要持续追踪了。这时需要复查炎性指标:如CRP、ESR等,以观察是否由感染因素引起;还再次询问家族史,筛查是否患有恶性肿瘤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完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相关基因检测等。
IDA患者中多数血小板计数正常,部分血小板增多,还有一小部分伴有血小板减少。有研究指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IDA大部分存在脾大,推测可能是由脾功能亢进所致。也有研究指出,血小板减少多见于重度IDA患者,指出当严重铁缺乏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多能造血干细胞优先分化为红细胞,巨核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对于缺铁性血小板减少经补铁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可以此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
温馨提示:出现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后,应加以重视,需至医院血液科进行咨询,待专业医师评估后,加以更加细致的检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