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故事】“缘”来是你
2024-08-07 13:38:45.0
从记事起,我就特别害怕护士,幼时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到后来妈妈甚至拿“再不听话叫护士姐姐来打针”吓唬我。每次我的小手被护士姐姐抓在手心里时,就像一条小鱼在猫爪子下做着无效的挣扎,当护士姐姐熟练地将针扎进血管时,我便心跳加速,嚎啕大哭...殊不知,长大后我竟也成为了一名护士,9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渐渐理解了“白衣天使”这个称号背后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和“小确幸”。有过委屈,掉过眼泪,但也经历了无数个感动的瞬间,让人无法忘怀,也使我坚持了对护理这份职业的热爱。从来都不知道,缘分可以那么远、那么浅,却又那么近、那么深。护患之间的缘分,是一场刚好你来,恰好我在的缘分.....
时间回到一年前,“19床准备收治一个监护室转出的患者,姓名张媛。准备好气垫床和氧气!”电话那头,一阵急促响亮的声音传来。没过一会儿,患者便从监护室被推出。是一个20出头的美丽姑娘,清瘦的脸庞挂着一丝苍白与憔悴,与她床头火红的康乃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她给我的初印象。交接完成后,我便指导家属进行导尿管夹管训练以及如何帮助患者正确的翻身拍背......张媛也听得很认真,但她与我对视时一闪而逝的眼神里充满了躲闪,一如我幼时看到护士的模样。“我姓陈,是你的床位护士,你刚刚转来我们病房,先休息好,然后熟悉一下我们的病房,有问题可以来护士站找我。”准备好的一大堆健康宣教被我咽了下去,先让她安下心来吧。中午巡视病房时,看到张妈妈在一边出神,问原因,她悄悄地对我说“这孩子恢复的不错,医生说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在家休养两三个月就可以去上班了,这不是好事情么,她听了却闹了一上午的脾气,给她拿的鸡汤全给泼了,好像脾气都变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张妈妈眼泛泪光,双手紧抓衣角的无助模样,我却是大致猜到了缘由,想到了自己的手机相册,心里默默的盘算着。借着发药的时间,我问起了她的家常,在哪里工作,平时喜欢干什么。她的眼睛很好看,柔丝般的、弓样的眉睫荫掩着盈盈的双瞳,只是眼神里是一如既往的抗拒。我装作未见,翻出手机相册里一位与她一般大的姑娘在体育馆打羽毛球的照片,年轻的脸庞,热情的汗水,飞扬的动作——青春的气息溢出屏幕:“好看吧?是我朋友”。她看了一眼,眼神里的悲伤更深了一层,这更加印证了我的猜想。“她跟你做了一样的手术。”张媛一下子望住了我的眼睛,起效果了!“她是工作时头发被机器卷入,头皮撕脱了一块,是很重的脑外伤,送到我们医院,做了跟你一样的手术......”“那她怎么看起来没事?”她问道。“治疗结束以后,颅骨会缺一块,使头形看起来有点凹陷并不好看,头发生长也会暂时长不出来,这是治疗的需要。半年后,身体完全康复了,状态好了,凹陷的地方可以进行修补,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康复过程,一点没看出来吧?。”我扬了扬手机。“我也可以做这个手术吗?”“当然可以啊,而且医生考虑到你年轻,手术切口给你做在发缝里,虽然现在光头看起来切口很明显,但是以后头发长长了,马尾辫一扎,疤痕就很难看出来了。”看到她明显开心起来了,我接着说:“她原来也住在我床位上,你看这是不是缘分,张’媛’小姐?”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就像是长长雨季散去之后的第一缕阳光,从厚厚的云层里穿出,将周围的大地全都染上一层金边一样好看。
出院当天,她换上了新衣服,整个人显得很精神。“丽晴姐姐,谢谢你这么多天的照顾,我出院了!”。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内心真为她感到高兴。
我以为不会再和她见面了,没想到出院却是缘分的开始。一个月后,我参加了居委会组织的插花活动。各种鲜艳的花朵,淡淡的清香,犹如清晨的阳光般柔和,让人心旷神怡。“丽晴姐姐!”这声音...我转头一看“张媛,是你啊!”我欣喜地应答道“身体恢复得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她从包里拿出小药盒,各种药物按照日期摆放得整整齐齐。“我当然按照出院时你和我说的注意事项都认真做啦,体力也恢复得很好,这是我新买的帽子!”她笑着说。这不只是帽子,也是她对生活最美的祝愿!她插了一束腊梅花,看起来清淡冷冽却“香远益清”,仿佛那便是她自己,虽经历最严酷的冬季却仍努力散发着美好。“你有喜欢的人了吧?”我看着她的作品脱口一问,她羞赧得笑笑,脸颊飞上了两朵红晕。活动结束,我又一次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想“会再次见面吗?”
会!缘分让我们第三次相遇!这一次是在半年后的医院里,当我看到电脑信息中“张媛”的名字时,心头一紧,连忙走进病房。“姐姐,我身体恢复得很好,马上就可以做修补了!”一周的手术等待期很快就到了,这一次我看着她被推入手术室,走廊的路很长,我想她不会害怕,经历过黑暗的人,最向往的就是光明,而她的光明,一定会马上到来......
人与人之间,有时很遥远,有时很亲近;心与心之间,有时无法触动,有时亲密无间。在护理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有时去治愈,时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缘分在我和无数个“张媛”之间产生奇妙的反应,让我和“她”们的内心彼此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也会坚守初心,在护理岗位上等待更多个“张媛”。
■陈丽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