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早早早!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指标
2024-08-19 13:57:18.0
我们每天都要如厕,这是生活中极为普通、习以为常的小事。那么您知道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吗?您认识形成尿液的那位“劳模”吗?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尿是由肾脏生成,经过输尿管,最终由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尿液的成分中水占据96%-97%,其余的成分分别有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盐等。
尿液增多和减少,都要当心哦!
正常人每一个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左右。尿量太多,比如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或者尿量太少,比如少于400mL,甚至无尿,都可能是肾脏受损了。
“劳模”——肾脏!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就像是超大功率的净水机,它把血液中的好东西保留在人体内,没用的代谢废物变成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肾脏每天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但是,因为它任劳任怨、默默工作,且没有痛觉神经,所以在它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它不会哭诉喊疼,往往等到我们能明显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肾脏受损的人群多吗?
我国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之势,多数慢性肾病患者在临床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终末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人们常说的“肾功能检查”是什么?
肾功能检查中常见的三项为肌酐、尿素氮、尿酸,但其实这三项是肾脏给我们的“最后通牒”,并不能给予我们早期肾损伤的指示。
●那么针对肾脏的早期损伤,我们肾内科开展了哪些项目呢?
原来在传统的肾功能项目基础上,还有这么多早期检测肾脏损伤的项目啊!
通过此次科普,大家对肾脏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
■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