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青医科普】腹痛又便血,当心缺血性肠病

2024-09-13 16:14:05.0

       陈阿婆最近大便次数增多,初为褐色半不成形便,后为稀水便,次数每日多达6-7次。起初以为是吃坏了东西,便自行服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止泻,服药后陈阿婆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但2天前突发阵发性脐周绞痛,后排鲜红色血便3次,并伴有乏力、口干、轻度恶心。随即,家人马上带她来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为陈阿婆开具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乙状结肠段黏膜大片出血、糜烂,最后诊断为缺血性肠病。
       什么是缺血性肠病呢?缺血性肠病起病又为何如此凶险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道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其中以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结肠炎症表现最常见,因此临床上也称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见于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老年患者。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就是突然起病,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血便、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血便以鲜血便为主,有时也呈果酱样或黑便,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
       血液变化: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严重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放化疗后等;
       血流量不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休克、心力衰竭等易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可诱发肠道缺血;
       长期便秘:长期便秘可使肠壁压力增大、血供不足也可诱发本病;
       其他疾病如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等也促使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
       缺血性肠病首选结肠镜检查:镜下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控制原发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
       对症治疗:对于腹胀,可以通过胃肠减压的方式治疗;如果便血严重,输血治疗可以增加血容量,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此,温馨提示广大老年朋友们,特别是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血便,要警惕缺血性肠病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防患于未燃,以防病情加重。

■邢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