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NO,NO,NO!
2024-09-14 10:25:15.0
手抖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手抖使吃饭、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令人非常苦恼。医学上,将这种手抖的症状称之为震颤。许多人会被手抖困扰,到医院就诊,多数人会这样问医生:我是不是帕金森病?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手抖并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帕金森患者也不是都会有手抖!
震颤的分类: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很多。医学上将震颤分为生理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两大类。
生理性震颤:生理性震颤双手抖动的幅度较小,但速度较快,一般无规律。生理性震颤一般有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疲劳、恐惧、情绪激动、剧痛等。随着上面这些因素的消除,震颤也随之消失;
病理性震颤:病理性震颤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常常不能找到诱发因素。
根据震颤与随意运动的关系,可以将震颤分为以下几类:
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是在受累肢体部位的重量得到充分支撑且处于放松状态下出现的震颤,如坐位时,将手放在大腿上出现的手颤,活动时震颤减轻或消失,一般频率多为4-8次/秒,幅度稍大。
姿势性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震幅较小者,肉眼觉察不显著,身体主动地保持某一姿势时才会出现。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一般频率8-12次/秒。
临床上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以下三种:
变异性生理性震颤:可见于低血糖、情绪紧张、焦虑、惊恐、疲劳时,也见于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家族性震颤:与遗传相关,主要见于上肢远端,累及下肢较少,口唇、下颌、舌等部位也可以发生。可见于各个年龄层,属于良性震颤。
扑翼样震颤:这种震颤颇似鸟类扇动翅膀样,故得此名。主要见于严重肝肾疾病状态。这种震颤比较粗大、节律较慢,常累及四肢。
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也称动作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特点是在随意运动中或将要接近目标时震颤最为明显,主要见于小脑病变时。
震颤只是一种临床表现,从上面得分类可以看出,正常人也会可能会有震颤的发生,这与遗传、情绪变化、生理状态有关。所以,单凭“手抖”也许并不能确诊某种具体的疾病,更不用说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震颤的特点
典型的帕金森震颤是以拇指和食指像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规律运动。这种震颤起初限于一个手,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向同侧下肢、对侧肢体扩展,而头面部的震颤通常最后出现。而这种表现的进展可能要经历数年。帕金森病的确诊需要神经内科医生确切评估,单从震颤的角度考虑,也并不能做出确切诊断。
因此当老年人出现震颤时,最好还是到医院相应专科进行检查评估,根据疾病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
■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