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让医疗资源“集”起来】医防融合,家门口的卒中筛查

2025-05-09 15:30:28.0

        71岁的江老伯身体硬朗,他自信除了高血压外,一切安好,从未察觉体内潜藏着巨大隐患。直到接受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揭开这层隐患的面纱。去年7月,正值盛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医师团队携带颈动脉超声仪和血脂测量仪,来到重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江老伯听医生说老年人是脑卒中发病率很高的人群,便也跃跃欲试参与了筛查,结果发现有颈内动脉狭窄可能。“您看,这里有明显狭窄,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尽管惊讶,江老伯还是遵循医嘱,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做了深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颈动脉和椎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尤其是左侧椎动脉狭窄极为严重。排除手术禁忌后,他接受了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江老伯庆幸道:“多亏这次筛查,否则我可能还蒙在鼓里。这次真是拆除了一个定时炸弹。”

       “随着社会发展,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肥胖等都是其主要风险因素,老年人更易受影响。因此,提升健康意识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吴卫文主任医师介绍道:“2023年7月,上下联动 立‘卒’康复——卒中筛查及管理站建设项目启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单位联合社区基层医院,先后在徐泾北大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金泽镇莲湖村卫生所设立卒中管理分站,规范社区脑卒中筛查管理工作流程,对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评估、转诊、治疗和随访管理,探索脑卒中医防融合全流程闭环管理新模式。该项目持续在全区推进,一年内完成了11个街镇的筛查,共筛查10917人次。结果显示,极高危人群占比4.17%,高危人群占比35.09%。”
       无独有偶,家住徐泾的高老伯平日常感头晕,参加我院医疗团队在社区开展的卒中高危筛查活动,简易血脂检测仪发现他的血脂多项异常;简易超声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都有斑块。筛查医生仔细询问高老伯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发现他平日里缺乏运动,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还有长期吸烟的习惯,因此被判定属于卒中高危人群。家庭医生当即通过“家医双签”平台为高老伯挂上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的号。
       高老伯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当天即完善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了供应大脑的多根血管都有斑块,且伴有狭窄。门诊医生立即将他收治入院,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存在斑块,但更严重的是左侧椎动脉起始已经接近闭塞!椎动脉是供应脑干、小脑的重要供血动脉,一旦闭塞会导致急性脑梗,甚至昏迷猝死。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根据高老伯的病情,很快制订出治疗计划,为高老伯成功施行支架植入手术,重建了椎动脉的血流。几天后,高老伯顺利出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嘱咐高老伯:“出院后您可以到徐泾北大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卫文名医工作室’进行定期复诊,那里都是我们团队的医生,我们还定期安排科普宣教活动,您可以多参加参加。”高老伯感慨道:“家门口就有筛查和复诊,真是太方便了!”

       为提升筛查效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与区卫健委健康云平台合作,开发了便携式脑卒中筛查系统。工作人员只需用PDA扫描身份证,录入关键信息,系统即可自动分层风险,并生成包含风险等级、危险因素、实际情况和处理建议的筛查报告。吴卫文主任医师介绍:“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不仅线下科普和培训,还在健康云APP上建设了卒中管理专项,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筛查、评估、转诊、治疗、管理和随访。目前初筛阶段已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筛查小程序,将筛查工作常态化,并与疾控中心及健康云平台合作,智能化长期管理阶段的流程。以徐泾北大居为试点,完善‘脑卒中闭环管理系统’,扩设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卒中管理分站,实现医疗集团的紧密衔接,规范脑卒中的全病程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将进一步强化社区慢病管理,推动医疗资源同质化,加强包括卒中在内的慢病早筛早治及长期规范化管理,构建规范化、特色化的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就医便捷度,助力青浦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高质量发展。

■杨子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