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四脚吞金兽”们的那些事——散瞳药
2025-05-15 10:20:35.0
近几周,门诊药房的药师们发现,周末取药窗口前排起的长队中不少是前来取散瞳药的家长。周末眼科可谓是“门庭若市”,家长们带着孩子焦急等待验光配镜的场景屡见不鲜。“四脚吞金兽”们的视力健康是父母关注的重点,而在这背后,一个关键角色常被提及——散瞳药。为何验光需要散瞳?散瞳药是否安全?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何验光需要“散瞳”?
散瞳药(睫状肌麻痹剂)是儿童验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核心作用在于放松眼睛的调节功能。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极强,若直接验光,可能因肌肉紧张导致“假性近视”误判,进而影响配镜准确性。
散瞳药两大类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常用散瞳药分为两类:
快速散瞳药(如复方托吡卡胺):30分钟起效,持续6-8小时,适合12岁以上青少年短期检查。适用于常规近视筛查、快速验光等需求。
慢速散瞳药(如阿托品眼用凝胶):需连续使用3-5天,药效持续2-3周,适用于调节力极强的低龄儿童或复杂屈光问题。可以彻底放松睫状肌,验光结果更精准,但需注意用药后畏光、视近模糊等反应。
家长需知:散瞳后可能出现短暂畏光、视力模糊,建议佩戴墨镜避光,避免剧烈运动。此外,青光眼、颅脑外伤等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部分药物运动员需慎用。
家长常见疑问解答
散瞳会伤害孩子眼睛吗?:散瞳药是短期、可控的医疗操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性高。其短暂副作用(如视物模糊)会随药效消退而消失,不会造成永久影响。
是否每次验光都要散瞳?:初次验光或度数变化较大时需散瞳,常规复查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快速散瞳或无散瞳检查。
散瞳后如何护理?:避免强光直射,外出可戴遮阳帽或墨镜。日常减少近距离用眼(如看书、玩手机),待视力恢复后再正常学习。
科学护眼,为“吞金兽”减负
养育“四脚吞金兽”本已不易,视力问题更可能成为家庭经济的“隐形负担”。通过科学验光与定期检查,家长可避免因误配眼镜导致的重复消费:
定期筛查: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尤其是有家族近视史的孩子。
合理用眼: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减少电子屏幕时间。
营养支持:均衡饮食(如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Omega-3的鱼类)比高价保健品更有效。
■吴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