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青医科普】当咳嗽久治不愈,可能是胃在“造反”——揭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2025-07-14 14:36:01.0

       2025年春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人头攒动,52岁的中学教师李女士捏着厚厚一沓病历坐下:“医生,我咳了半年,止咳糖浆喝了十几瓶,CT查了三次都没问题……”她翻开记录:抗生素、雾化吸入、抗过敏药轮番上阵,咳嗽却愈演愈烈。听诊器下,双肺呼吸音清晰,但患者咽喉部黏膜充血明显——这熟悉的场景,让我在处方笺上写下四个字母:GERC。
       这不是孤例。《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呼吸科门诊中约9.2%的慢性咳嗽由胃食管反流引发 ,但超过60%患者首诊时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或“过敏性咳嗽” 。随着外卖经济膨胀和职场压力加剧,这种“跨界疾病”正成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重点鉴别对象。

       胃酸如何“伪装”成咳嗽?
       解剖学里的“跨界通道”
       食管与气管胚胎期同源,共享迷走神经支配 。当胃酸突破食管下括约肌防线,不仅会灼伤食管黏膜,还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触发咳嗽:
       物理攻击
       微量胃酸反流至咽喉甚至误吸入气道,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
       神经黑客
       食管下端酸暴露激活食管-支气管反射,引发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狡猾的“隐形反流”
       30%-40%的GERC患者无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 ,咳嗽呈现三大迷惑特征:
       时间密码
       餐后1小时、平卧时加重(重力消除后反流加剧)
       耐药特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但抑酸药显效
       季节波动:夏季冷饮、年终压力期症状加剧
       破案工具包:问诊中的“关键线索”
       症状筛查
       采用改良版Hull问卷(含咳嗽特征+反流症状)
       示例问题
       ◆咳嗽是否在进食油腻/甜食后加重?
       ◆夜间是否因咳嗽惊醒?
       ◆是否伴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
       体征提示
       ◆咽喉部鹅卵石样改变(淋巴滤泡增生)
       ◆声带后联合黏膜红斑
       客观证据链构建:按照《2021中国咳嗽指南》,确诊需满足:
       物理攻击: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显示酸暴露时间(AET)>6%且症状相关概率≥95%
       辅助证据
       ◆痰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提示高位反流)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发现食管动力异常
       治疗性诊断
       对无法进行反流监测的患者,可启动“PPI试验”:
       ◆处方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40mg/d)
       ◆2周内咳嗽缓解≥50%即支持诊断
       多维度“剿匪”方案
       生活方式改造(成本效益比最高的武器)
       饮食控制清单
       ◆红灯食物:巧克力、薄荷、碳酸饮料(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黄灯食物:柑橘类、番茄(增加胃酸分泌)
       ◆绿灯食物:燕麦、香蕉、蒸鱼(中和胃酸)
       行为干预三原则
       ◆睡前3小时禁食(让胃夜间“停工”)
       ◆采用左侧卧位+15°床头抬高(利用解剖坡度防反流)
       ◆避免紧身衣、长时间弯腰(腹压管理)
       药物治疗的“精准打击”
       一线武器:质子泵抑制剂(PPI)
       ◆用法:早餐前30分钟服用,疗程至少8周
       ◆注意:长期使用需监测骨密度及镁离子水平
       辅助部队
       ◆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加速胃排空
       ◆藻酸盐制剂(Gaviscon):形成物理性抗反流屏障
       难治性病例的终极方案
       对药物治疗无效、反流监测证实严重病理性反流者,可考虑:
       内镜下治疗: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创伤小、恢复快
       外科手术: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远期有效率85%
       容易被忽视的“跨界危害”
       呼吸系统连锁反应
       长期未控制的GERC可能导致:
       ◆难治性哮喘(GERA)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反复吸入性肺炎
       喉-肺-胃“恶性循环”
       咳嗽→腹压增高→加重反流→更剧烈咳嗽,形成病理闭环。打破此循环需同步进行:
       ◆咳嗽敏感性控制(加巴喷丁等神经调节剂)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
       咳嗽诊疗的“跨界思维”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室,我们常说要“听见肺的呼喊”。而对GERC患者,更需要“听见胃的抗议”。当您出现:
       ◆持续8周以上的慢性咳嗽
       ◆常规呼吸系统治疗无效
       ◆伴随咽喉不适或声嘶
       请及时考虑胃食管反流可能!
       记住,咳嗽不是终点,而是身体发出的跨界警报。正如《2022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共识》强调:“跨越专科壁垒,才能捕捉隐匿的真凶。”

■谷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