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手术室的秘密】麻醉除了止痛,手术台上还能治病?

2025-07-15 09:35:07.0

       当你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医生让你“睡一觉”时,你可能以为他们的任务只是让你无痛且安全地度过手术。然而,那缓缓注入的麻醉药物,那双精准调控生命体征的“无形之手”,在守护你安全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彩蛋”。

       血压“乖乖听话”的秘密
       高血压患者上手术台很常见。麻醉医生一出手,情况就不一样了。全身麻醉药如同“血管放松剂”,能舒缓紧绷的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得血压稳稳回落。椎管内麻醉(俗称半麻)效果更妙!它精准地阻断指挥血管收缩的交感神经信号,让下半身的血管自然放松扩张,同时还能把挤在上半身的血液“分流”下去,整体血压就像满载的货车卸了货,轻松降下来。
       关键是,这种降压效果并非是手术中的昙花一现。研究发现,椎管内麻醉能显著减轻手术引发的巨大“压力风暴”,减少导致血压飙升的“捣蛋激素”,让术后几天甚至几周内的血压都更容易控制平稳。
       血糖不再“坐过山车”
       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血糖容易像坐过山车般起伏。此时,麻醉便成为关键的“稳定器”。想象一下,麻醉药在助你入睡的同时,还会帮助激活体内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让那些对胰岛素“爱答不理”(胰岛素抵抗)的细胞重新“听懂指令”,主动吸收血糖,让血糖像被牵着手的孩子,稳稳走回正轨。
       其实,无论是全麻还是“半麻”,都能有效抑制手术引发的强烈应激反应,使得身体不再疯狂分泌升糖激素,进而维持血糖稳定。有临床研究对比显示,接受椎管内麻醉复合轻度全麻进行腹部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中及术后即刻的血糖波动更小,所需额外胰岛素更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也相应降低。
       抗击肿瘤的“隐形助攻”
       肿瘤手术的首要目标固然是彻底切除。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会不会也在悄悄影响身体的抗癌能力呢?
       实验室研究发现,某些麻醉药(比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已被发现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未来的研究有望进一步强化其“抗癌属性”:一方面,麻醉药不仅能诱导睡眠,还可能会唤醒体内处于“待机”状态的T细胞(强大的免疫细胞),使其更精准识别并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另一方面,麻醉药还可能抑制肿瘤赖以生存的新血管生成(抗VEGF),切断“粮草供应”,从而“饿死”肿瘤。研究显示,麻醉药联合化疗,能提高癌细胞的凋亡率。
       此外,手术的强烈应激会促使人体释放大量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如同给癌细胞发放了“通行证”,助长它们转移。椎管内麻醉能精准阻断手术区域的疼痛传导,如同在肿瘤细胞周围拉起“警戒线”,降低它们趁乱“越狱”(转移)的机会。一些临床观察也发现,接受椎管内麻醉的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可能更低。
       照亮疑难杂症的新希望:麻醉的本领还不止于此,它甚至可能在一些吃药和开刀效果都不太好的疑难杂症领域“大展拳脚“。
       慢性疼痛的克星:对于吃药效果不佳的剧烈神经痛(例如带状疱疹后遗痛),麻醉医生可将“神经修复因子”混合低浓度麻药精准注射到神经根附近。这就像一边用“温柔手术刀”阻断错误疼痛信号,一边给受损的神经“敷上修复膏药”,促进神经再生,效果又快又强。
       快速抗抑郁的曙光:手术中辅助使用的麻醉药氯胺酮,在低剂量时被发现可能具有快速缓解重度抑郁的效果,为急需帮助的抑郁患者带来新希望。
       调节自身免疫风暴: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本质是免疫系统“杀疯了”,攻击自身组织。研究发现,麻醉药中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能在手术中为亢进的免疫系统“踩刹车”,让原本互相攻击的免疫细胞,在麻醉药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停止破坏健康组织。
       未来已来:从“护航”到“治疗”
       有人或许会问:“上面你说的这些,是科幻还是现实?”其实,医学的进步早已给未来的麻醉指明了方向。未来的麻醉医生,将不仅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睡着”和“醒来”,更能根据个体病情,定制“治疗性麻醉方案”,让冰冷的手术台也成为对抗疾病的新战场,让每一次“入睡”都蕴藏着更多康复的希望。

■张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