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青医科普】一种被忽视的蚊媒病毒病——基孔肯雅热

2025-08-07 14:45:23.0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长期被归类为“被忽视的热带病”。源于非洲Kimakonde 语,意为 “弯腰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被迫弯腰的姿态。
       自1952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以来,截至2024年底该病已逐渐扩散至全球119个国家,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乃至温带的重要公共卫生威胁。
       最新报道显示,截至7月19日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病毒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基孔肯雅热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在发病当天至7天具有传染性。该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触摸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尤其分娩时母亲处于病毒血症期)也有报道,可能导致新生儿脑炎等严重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
       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
       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出行贴士
       上海不是基孔肯雅热的疫源地,但每年疾病输入风险较高,因此建议大家采取措施降低蚊虫密度,防止本地传播。
       对于近期计划出境游者,出行前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学习相关预防知识,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
       ●即将回国人员,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12天,归国人员在入境后12天内需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境外旅居史。
       ●入境前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主动进行健康申报并告知海关检疫工作人员近期旅行史及在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配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隔离治疗。
       有症状需就医,在就医时需主动告知医生两件事:近期旅行史(近期有没有去过疫情地区);蚊虫叮咬史(有没有被蚊子咬过),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在旅游目的地户外活动前,可在暴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驱蚊液)。住宿时选择能提供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气雾剂等物品的旅社、酒店。如需要露营,可使用专业的防蚊服或蚊帐,这些织物往往经过卫生杀虫剂的处理,有更好的防蚊性能。
       回国后一旦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预防妙招
       蚊子幼虫主要滋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积水容器中,消除蚊虫孳生地首要任务是“清积水”,建议定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卧室纱门、纱窗、蚊帐必须装;蚊香、灭蚊拍、防蚊灯适时备;房间灭蚊杀虫、卫生死角要处理;出门长衣长裤、驱蚊手环不可少;户外冠层遮荫、草丛、凉亭等地方少逗留。
       化学杀虫剂使用前,应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闭或遮盖,避免污染。气雾剂可直接对准蚊虫喷射,也可以关闭门窗,将气雾剂喷头向上45°角向房间各方向喷射10~15秒,然后施药人员离开房间。气雾剂作用约20分钟,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外出可选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成分的产品,按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儿童使用时应选低浓度产品,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孟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