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通车007|浅谈痛风性肾病
2022-08-26 22:42:55.0
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说起“三高”,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那你知道什么是“第四高”吗?这个么……还真的不知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四高”。肾脏是排泄尿酸的主要脏器,尿酸代谢异常会导致肾脏疾病。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等。
痛风肾损害是怎样发生的?
主要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并引起炎症反应,或尿酸结晶沉积在集合管、肾盂或输尿管,尿路阻塞,引起尿潴留而造成肾病。
痛风肾有哪些临床表现?
早期痛风性肾病
可有高血压和氮质血症,病程中有25%的病人会夹杂尿路感染,一般来说痛风肾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约20%的病人并发尿酸性结石,可出现肾绞痛、血尿或尿中排出尿酸石。
中期痛风性肾病
此期患者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管型,可出现轻度浮肿及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肾功能可有轻至中度减退,但血中尿素氮与肌酐尚不会有明显升高。
晚期痛风性肾病
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
要防止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造成的肾损害,关键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急性尿酸性肾病通常可逆,治疗包括严格低嘌呤饮食、水化治疗、降尿酸药物,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酸盐肾病一旦确诊即开始非药物治疗,出现肾功能损害,尿酸性肾结石血尿酸超过480umol/L即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值<360umol/L,如合并有严重痛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频繁发作等)应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治疗目标值<300umol/L,但不建议降至180umol/L。
1、改善生活方式
低嘌呤饮食,提倡均衡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以低嘌呤饮食为主。
多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通过增加尿量来帮助肾脏排出尿酸,减轻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控制体重,戒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BMI 18.5~23.9Kg/m2)。
2、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
代谢性危险因素,控制“三高”(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应作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如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等。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
4、药物治疗
降尿酸治疗,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当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尽量不增加剂量。
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服用时须碱化尿液,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ml/天以上。
新型降尿酸药物:包括尿酸酶(如拉布立酶、普瑞凯希)和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如RDEA594)。
碱化尿液治疗
尿pH在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在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及从尿液排出。该类药物包括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盐制剂(包括枸橼酸氢钾钠、枸橼酸钾和枸橼酸钠,以前者最为常用)。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体外碎石及手术治疗
尿酸性肾石症可采用排石疗法、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手术治疗。
中医中药
中医药干预本病强调养治并举、病证结合、分期而论的原则,健脾补肾、泄浊通络。
健康直通车科普专家
■白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