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健康日历·世界肝炎日】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2022-08-27 00:18:30.0

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目前全球3.25亿人患有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78%缺乏有效检测和治疗。每年新发感染300万人,每年约有110万人死于肝炎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其中96%由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引起。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肝炎消除目标,任重而道远。“积极检测治愈 消除丙肝危害”是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

世界肝炎日公益活动

2022年7月23—24日,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市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市医学会、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市女医师协会和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委会共同承办的第八届“爱肝公益”专家义诊活动成功举办,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形式,联合“健康云”平台,全市34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逾百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为市民和肝炎病友提供咨询服务。我院肝病科钱雪梅副主任医师及丁慎华主治医师参与了本次活动,为肝病患者答疑解惑,对抗病毒药物的合理选择、肝病保养及保肝药物的合理使用等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我院感染科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围绕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新发传染病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诊治能力和水平,不断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病毒性肝炎方面,学科近几年在乙肝丙肝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及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等方面颇有特色。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将同心携手,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人民的健康“保肝护航”。

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记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努力消除对乙肝、丙肝感染者的社会歧视。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如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也不会进展为肝硬化。

临床表现

感染甲肝病毒时,病人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巩膜、皮肤发黄。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传播途径

经粪—口途径传播,污染水源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对于甲肝患者进行隔离。

②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餐具要消毒,不生吃贝壳类水产品。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表现

急性乙肝在临床上已少见,而慢性乙肝患者早期症状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当病情加重时会发生肝硬化、肝癌,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

传播途径

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及体液传播、性传播。

预防措施

①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围密切接触的人中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②防止血源传播:注意避免共用易引起血液传播的物品,如剃须刀、牙具、纹身、打耳洞等。

③预防母婴传播:包括出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孕妇注意监测乙肝病毒,必要时抗病毒治疗。

④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强者,如感染少量乙肝病毒会及时被清除。

⑤防止性传播: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临床表现

丙型肝炎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若有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丙肝分布较广,进展缓慢,一般在献血或体检时发现,部分可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传播途径

输血和血制品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①切断血液传播:加强血液和血制品的管理,严格筛查献血人员;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具等,各种有创操作均严格消毒。

②切断性接触传播:应洁身自好,提倡单一性伴侣,丙肝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须使用安全套,男性同性恋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③切断母婴传播:女性怀孕前应进行丙肝病毒筛查,如丙肝RNA阳性,应待治愈后再考虑怀孕;对于丙肝RNA阳性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完整,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④积极治疗丙肝感染:如符合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均应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起到预防作用。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巩膜黄染、皮肤黄染等症状。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期病人,主要经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①主要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②预防水源传播,主要是保护水源,防止粪便污染;注意食品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

③我国已研制出戊肝疫苗,在戊肝流行期间,育龄妇女可以通过接种戊肝疫苗预防妊娠期戊型肝炎。

(本文作者:丁慎华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