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滇纪实】开门遇“红”,首战告捷
2022-08-26 10:47:24.0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周林医师选派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援滇工作。此次援滇任务是受上海青浦区和云南德宏州两地卫健委的委托,对口支援芒市帮助当地医院建立神经外科。
7月6日,周林在芒市人民医院上班第一天。芒市人民医院内科、急诊科、康复科纷纷邀请他去为病房内脑出血保守,脑梗塞溶栓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出血术后康复等患者查房。忙碌的一天让他结识了医院的很多医生,也对医院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查房结合交流,周林同各个科室的管床医生探讨了临床治疗要点和注意事项。
查房中,周林发现了一个脑出血患者,完全符合微创手术指征。60岁的林老伯在家做家务时突然晕倒在地,家人发现后立马送至芒市人民医院就诊,颅脑CT检查发现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量约30毫升,内科医师接诊后给予控制血压、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密切观察治疗,患者又突然出现了癫痫发作,控制癫痫后给予气管插管,镇静镇痛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周林经过慎重评估,并通过电话联系了我院神经外科盛罗平主任讨论了治疗方案,得到了科室领导的全力支持。于是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同意后,采取方体定向软通道穿刺的手段治疗脑出血。该技术不用开颅,只需要在血肿腔置入软性引流管,通过抽吸血肿降低颅内压力,后期通过引流管注射尿激酶促进血肿液化引流,达到排除脑内血肿的目的。
当天,在芒市人民医院骨科、神经外科、急诊-ICU和手术室麻醉科的配合下,成功完成当地首例右侧基底节脑出血方体定向软通道穿刺微创手术。术后经过急诊-ICU积极治疗,林老伯已能自己睁眼,做遵嘱动作,复查颅脑CT脑内血肿引流良好,已脱离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后续加强康复治疗。
脑出血方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技术是我院2019年新技术新项目,并已成为我院的常规开展项目。该手术时间短、患者神经核团影响最小、恢复快、费用低。
知识科普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由于此病发病急,致死致残率极高,及时救治是提高生存机率、降低残疾程度的重要手段。
脑出血的原因很多,80% 左右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小血管病变,其次是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肿瘤卒中等。而脑出血一般是发生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身上,常在晨起或活动中发病,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所以这类患者要时刻预防脑出血的发生,了解一些脑出血的基本治疗知识,才能有备无患。
一旦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吐字不清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首先要想到脑出血。此类情况下要先让患者保持平静,头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建议尽快拨打120送至就近有CT的医院明确脑出血的诊断,找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迄今,国际上尚缺乏对脑出血的统一治疗模式,传统方法主要有内科药物和外科开颅手术治疗。传统开颅手术方式,由于创伤大、麻醉时间长,不适合一些年老、体弱、基础疾病严重,尤其是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栓药物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近年来,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救治脑出血新技术已崭露头角,该项技术软性操作,通过“数字化方体定位技术”精准定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风险低的优点;可迅速有效减少血肿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由于它恢复快,还具有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等优势。目前此项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尤其在基层医院使众多的脑出血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宣传科
医师简介
周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5C专科资质认证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卒中学会会员
参与翻译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
参加全国颅内压监测病例竞赛获得激流勇进奖
方体定向软通道救治脑出血微创新技术培训班优秀学员
参加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
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1篇 核心期刊论文2篇
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优秀
2019年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获我院新技术
2019年获青浦区科技协会项目课题
2019年青浦区卫生健康系统第五届业务能手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复杂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脑出血微创治疗,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重症等有丰富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