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重启健康之门
2022-11-29 09:55:16.0
8月的一个午后,36岁的小闻(化名)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来院就诊,当时意识清楚,没有明显肢体乏力或麻木,接诊的急诊内科医生仔细询问病情,虽然查体及初步检验检查结果均没有明显异常,但诊治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还是将患者留在医院继续观察。
18点30分左右,正在补液的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神经内科值班医生陆丽霞副主任医师接到会诊通知立刻赶至现场,为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神经系统评估。经过仔细查体,陆医生发现患者的“偏瘫”体征并不寻常,已经由最初的单侧肢体乏力症状迅速进展,出现四肢瘫痪、言语障碍的情况,假如病情继续进展下去,患者很可能面临死亡风险。
陆医生第一时间联系放射科,陪同患者快速完成卒中多模态增强头颅CT以及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头颅CT显示患者最重要的后循环大血管已经无法显示,考虑基底动脉闭塞,核磁共振也提示患者脑干关键位置已出现早期缺血缺氧病灶。
颅内大血管闭塞,当务之急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血管恢复血供,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并挽救生命。陆医生立即电话联系神经内科介入手术组刘振宝副主任医师,刘医生在详细了解患者起病时的症状及病情演变过程后,结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动脉夹层可能性大,这种情况下溶栓出血风险大,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致残及死亡风险极高,建议患者立即行介入手术。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手术室立即响应,手术组医生、麻醉医师、护士、技师等第一时间到位,紧张有序的手术立即开始。经过神经介入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闭塞的基底动脉顺利开通,右侧椎动脉夹层也得到了有效治疗。患者术后由ICU返回病房时四肢肌力恢复,行走自如且生活自理。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患者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这份幸运离不开我院高效的团队合作、精准的诊疗模式、强大的医护团队与永远在线的手术团队。
动脉夹层是指相应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颈部动脉夹层是导致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
颈部动脉夹层的可能危害:
①夹层本身导致动脉闭塞,进而出现大面积脑梗死。
②夹层内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
③夹层破裂有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生活中,外伤、用力咳嗽、擤鼻涕、颈部按摩、突然转颈、从事某些体育活动等都可能导致颈部动脉夹层的发生。患者多为中青年,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均可发病。夹层形成后多数患者有局部抽痛或刺痛样疼痛,根据累及不同血管或病变部位,患者可伴头痛、呕吐、耳鸣或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时可致昏迷。现有指南推荐,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如果血流不受限,可以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如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仍有缺血性事件发生,或血流明显受限的患者及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同时也是目前区域内唯一一家“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单位”。医院拥有的Canon Aqulion ONE 320排动态容积CT可完成CTA+CTP检查,且全天候开放(24小时,全年无休);拥有3.0T核磁共振设备,具备DWI、PWI及血管高分辨管壁成像检测能力。随着静脉溶栓量的增长及机械取栓技术的开展,2019年神经内科整合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等科室,组建急性脑卒中诊疗MDT,高质量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急诊取栓、颅内外狭窄/闭塞血流重建等手术。团队及多学科紧密协作,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区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救治技术的发展,造福于青浦区乃至长三角区域卒中人群,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赵亚楠